第9章 阴阳学说2

3.望舌: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,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。舌质淡白主虚、主寒,为阴;舌质红主热,为阳。舌苔黄,脾胃火大,为阳;舌苔白,说明脾胃寒,为阴。

闻诊

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,通过这两种手段来了解健康状况,诊察疾病。阴阳学说在闻诊中的应用,主要体现在声音和气息的阴阳属性上:

1.语声高亢洪亮者为阳,语声低微无力者为阴。

2.呼吸有力、声高气粗者为阳,呼吸微弱、声低气怯者为阴。例如,咳嗽声重浊沉闷,多属实证,为寒痰湿浊停聚于肺,肺失肃降所致,属阴病;而咳嗽声清脆响亮,多属热证、燥证,为肺热津伤所致,属阳病。

问诊

问诊是询问病人的症状、感受和生活习惯等,以获取疾病的信息。阴阳学说在问诊中的应用,主要体现在对症状的阴阳属性判断上:

1.身热恶热者为阳,身寒恶寒为阴。

2.口渴喜冷饮者为阳,口不渴或喜热饮者为阴。

切诊

切诊主要是诊脉,通过切按病人的脉搏,了解病人体内脏腑功能的盛衰、气血的虚实以及病邪的性质等。阴阳学说在切诊中的应用,主要体现在脉象的阴阳属性上:

1.以部位论,寸为阳,尺为阴。

2.以动态论,至者为阳,去者为阴。

3.以至数论,数者为阳,迟者为阴。

4.以形状论,浮大洪滑为阳,沉涩细小为阴。

例如,脉象洪大滑数,多为阳热亢盛;脉象沉涩细小,多为阴寒内盛。

总之,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始终,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重要理论工具。

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,因此,调整阴阳,补救偏弊,恢复阴阳两方的相对平衡,是治疗的基本原则。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