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7章 定量的多少

现在购买主粮全部都要用票才能买到,而且每人的粮食定量也都不一样,有的多有的少。

至于粮票还是分为:粗粮票,面粉票,大米票……等等,只不过更加的细致化了,不像原来的大部分都是五斤十斤的比较多,现在一斤以下的比较多。

粮食的定量依年龄大小,因人而异,从婴儿降生的3斤粮食、少儿6斤粮食、儿童8斤一直到成人21斤不等。每家每户都可以按照自己家里的人数和年龄的大小去领粮票。

此外还依身份不同,指标各异,如在校大中学生、机关干部、特殊工种……略有所增加,数量都不一样,粮本上面的粮食关系都注明了,。

其中面粉供应占总定量20%,大米占 10%,其余供应粗粮——玉米面、白薯干、有时即高粱面儿、鲜白薯等杂粮,这些都是依情况而定。

粮食供应的更细致了,粮票也就更细致了。

按照规定还给四九城的婴儿发给奶证,每日两瓶,每瓶半斤。

满周岁的,供应1瓶,再掺兑“代乳粉”。

代乳粉票和婴儿糖票,每月各发一张。

凭票到指定商店可购买代乳粉1市斤(由黄豆粉、大米粉及少许奶粉掺兑而成)和黄砂糖2两,这些都需要街道核实。

粮食标准降低,副食品的就更加短缺了,作为副食品的主力军,猪肉就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,凡是在四九城有正式户口的,每人每月三张票,分为每月的上旬中旬和下旬三次发放,每票供应1-3两,以货源情况而定。

肉少的时候供应一两,最多不能超过三两,这里面就有操作空间了,大部分购买的都是一两的,但是这个票没有时间限制,不过大家都有默契的等到春节的时候用。

牛、羊肉也是自今年元月起凭票供应,主要供应少数民族。

凡是少数民族居民,并有正式户口的,每位每月发给“清真肉票”三张,票面标明:上旬、中旬、下旬,每张票一次性使用,可购鲜肉1至3两(牛、羊肉二者选一)。

货源不足时规定:下货(内脏)可以顶替鲜肉分量,要不然实在是供应不上。

好像现在的粮本只能买一些街道的白菜和煤炭之类的季节性物资,别的都需要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