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挣工分

两个多小时后易立东坐着晃晃悠悠车子来到了南华公社,检查过车票之后就下车了。

这个时代下车的时候也要检票的,买到哪里的票就只能坐到哪里,没有后门可以下车,只有一个门可以下车。

你们没有看错四五十公里走了两个多小时,这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快的车了,毕竟郊区停靠的站点比较少,也就是这一道上的各个公社停一下。

易立东在车上也询问了一下车子都是什么时间回四九城,据售票员说这个路线是新开的,因为这整个区都是今年并入到四九城的,这条路线开了没有几个月,每天只有两趟车,上午一趟下午一趟,坐不上只能等明天了。

易立东下车之后没有在公社多待,因为没啥好看的就两条街,卖东西的都没有两家,和四九城根本没办法比,要是没去过城里的小孩来到公社可能觉的稀罕,但是易立东可是见识过繁华的人,哪能看上这个,再说了原来也来过没啥新鲜的。

易立东直接奔着易家村走去,易家村在南华公社的西边距离水库不是太远。

在易立东的不多的记忆里,以前夏天的时候他和易小春再加上同龄的几个男孩子,可没少在水库里面洗澡抓鱼。

这也就是冬天了,要么两人还去不了四九城,最少能在水库里面整点鱼吃,说实话这两年易小春兄妹没有饿死还得主要感谢这个水库呢!

出了公社没有走多远,就都是庄稼地了,看着眼前稀稀拉拉的麦苗就可以知道收成肯定好不了,就是没有旱涝的影响也收不了多少粮食。

当然这也不是管理这块地的人不认真。

这时候的地种粮食可不是和后世似的,一亩地能收个一千多斤的粮食,现在的土地没有化肥全靠农民自己的农家肥。

现在的也没有机械没办法实施精耕细作,都是肩挑手扛的,一个正儿八经的壮劳力一天也摆置不了多少的地。

再加上农民在使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,施肥、灌溉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,虽说没有撂荒的地,但是人少的根本照顾不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