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徐师傅在那边喝水并不是故意冷落王小龙,而是想看看王小龙的心性,看看能不能沉得住气,做厨师的都要沉稳,因为做菜不能急了,急了味道就变了,所以第一课就是要稳。
“没紧张,只是不知道说什么”王小龙在这边呆了一会,看着徐师傅挺面善的慢慢的也就不紧张了。
“那你就说说自己是怎么生活的, 家里还有什么人吧”徐师傅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想找个话题聊聊。
毕竟是找徒弟并不是找学生,多了解一下总是没有错的。
古人言,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,做弟子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,老师的教育要更严格一些,老师对其他学生批评较少,但对弟子可能批评得更多些,这是老师对弟子的要求多,因此有个“子”字。而学生则宽松得多,即使是同辈之间,也可以互为师生,称为“良师益友”。
老师教学生,是工作。师傅带徒弟,是传承。一般来说,师傅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技能或知识,才值得徒弟去拜师学艺。
学生交钱,老师教东西,这是交换,钱交的越多,也教的越多;徒弟不用交钱,但要干活,因为师傅不光要让东西传下去,甚至还要让自己的思想传下去。
如果是找学生,直接教授做菜的手艺就行了,如果是徒弟的话,连做人的道理,以后的工作安排,甚至以后娶妻这些师傅都要管的。
不过现在各地餐饮服务业提出了“以店为校,以师带徒,能者为师”的人才培养方法,要求一些名师培养真传弟子。
有很多的老师傅对此比较抵触,徐师傅就是其中之一,这也是徐师傅不在大饭店做大师傅的主要原因。
徐师傅推崇的是师徒父子的老式教育方式,而现在是新社会,饭店公私合营了之后就需要带更多的学生,这与他的精品路线理念不符,这也是矛盾的主要原因,徐师傅认为还是按照原来的传承方式去教授徒弟,这样才能教授出好的厨师来,这也是来到焦化厂的原因,老赵承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,带不带学生都没有关系。
在徐师傅的观念中一窝蜂的带很多徒弟,那种是出不来大师的,只能出来流水线似的厨子,其实这种厨子和家里的妇女手艺差不多,只不过厨子的调料比较多而已,做菜的味道千篇一律,没有灵魂,而教不出来厨师,厨师不仅仅是学做菜还要用心,都不是安于现状的,要推陈出新,这也是一代代厨师所追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