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生活还是美好的

十刹海这片水域是高梁河水系形成的湖泊,因水草丰茂遍生白莲,金代时称之为白莲潭。元灭金后看上了这片水域,在此修建了元大都,将白莲潭全部圈入了大都城内,南部水域划入皇城,成为皇家御园,皇城外的北部水域便是如今的十刹海。

十刹海自元朝至清朝末年一直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码头终点站,漕运繁忙,湖中有鱼但估计多不了。

到了光绪年间漕运已废,特别是民国时期,十刹海多年失去整治,城内水道淤塞。由于缺水,有些地方老百姓甚至种上了稻子,鱼虾自然也失去了生存空间。

49年到50年,组织各方力量,对十刹海进行了全面清淤治理,砌筑堤岸,增加护栏,才有了后世十刹海的模样。

后来修建了京密引水渠,并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十刹海,让十刹海水量丰沛。

所以,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十刹海碧波荡漾,清澈见底,也正是从那时起,十刹海变成了公家的养鱼池。

十刹海的秋捕,其规模虽不能与查干湖相比,但是其收网时的渔获量和围观人群的热闹程度,也是足够壮观。

那时十刹海秋捕每年至少有一次。前海因湖中有岛,因此同时下两网。一张网从银锭桥东下,另一张网从后门桥下,躲过湖心岛,都在湖西北岸码头(现荷花市场同和居饭庄前)收网。

网是拉网,网眼有小孩手掌大,一斤以下的鱼可以漏网继续生长。

后海捕鱼从银锭桥西下网,湖西糖房大院岸边收网。

后海面积大,无障碍,所用鱼网比在前海用的网要大很多,因而渔获更丰。

而西海则每年用渔网拖几遍,因为西海最小,也距离城中心相对比较远,秋季试网的时候都是在这边。

所以大鱼基本上都被网走了,即使剩下也是小猫两三只。

等易立东转完之后,也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鱼,只能随便找个地方下钩子了。

易立东坐下来,将准备好的玉米粒挂在钩上,然后把钩子甩进冰洞里。他静静地等待着,眼睛注视着水面。

过了一会儿,易立东感觉到有鱼儿咬饵,他心中一喜,迅速提起鱼线。然而,钓上来的只是一条小小的鲫鱼。

他无奈地笑了笑,把小鱼儿从鱼钩上摘下来直接扔在了冰面上,现在这种天气,鱼直接放在冰面上,没几分钟就会冻得邦邦的,所以也不用鱼桶什么的放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