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董卓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变化,真是让人始料不及啊!看来是小侄错怪文优叔了,还请文优叔莫怪。”傅干立刻起身,恭敬了向李儒行了一个大礼。
李儒也没有阻拦,犹豫良久后,深吸了口气,似乎下定决心的说道:“其实自京城政变后,我已经不算是董公的人了,准确点说,我已经暗中投靠当今陛下。
之所以还在董公麾下任职,是陛下让我暗中监视董卓,避免他为祸一方,或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。还有一件事我必须说清楚,毒杀先帝长子辨的事情,纯粹是子虚乌有,皆是谣言。而且皇子辨在董公废帝的第二日就从永安宫的地道中逃跑了……”
李儒随后又将他们京城政变以及皇子辨与何太后从密道逃跑的事情,向傅干详细复述了一遍。
李儒知道,如果让傅干帮助董卓夺回泥阳县甚至北地郡,以对方正直的品行以及对董卓的厌恶态度,未必会帮这个忙。
只能晓之大义,让傅干从国家的层面考虑问题,故而李儒只能将自己已经暗中投靠当今圣上的事情,向傅干明说。
“当真如此?少帝并没有被毒杀?而且文优叔竟然已经暗中投靠当今陛下了?”傅干再次起身,难以置信的问道。
“干儿,切莫激动,小声一点,事关重大,以防隔墙有耳!此事只有当今圣上,以及陛下身边的心腹贾复与我三人知晓。如今算上干儿,知道的人也没有超过一掌之数。”李儒将食指贴在嘴唇处,做了个噤声的动作。
“小侄有些冲动了,还请叔父恕罪!”傅干告罪一声后,缓缓坐了下来。
“我若不是暗中投靠了陛下,以我的身份,陛下怎可能放我回到长安城。先皇长子辨确实没有被毒杀,至于永安宫中为何会有密道,至今仍然是个谜。
但是我能确定的告诉干儿,皇子辨与何太后确定从这里逃跑了。因为当夜就是我亲自率领人守在永安宫外,并且在第二日早晨,向何太后请安时,发现他们消失不见了,既而才找到了永安宫的密道。”李儒轻声说道,深怕被他人听去了一般。
“原来如此,真是天佑少帝啊!叔父能从京城中脱身,返回长安城,难道不会引起董卓的疑心?”傅干先是赞叹了一下少帝的洪福齐天,随后又担心起李儒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