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当晚,
奉天殿上,
淮王朱允炆跪在地上,显得手足无措。
老朱一直在踱步,时不时回头看看他,一脸的复杂神色。好几次,他几乎想废了他,但一想到朱标,他又心软了。
“淮王,郑赐他们……你怎么说?”
这样一问,相当于给了他最后一个机会。
朱允炆顿时松了口气,颤声说:“皇上,孙臣不知他们的底细……只是听说他们跟李善长也不是很亲近……孙臣故而被他们迷惑了……”
嗯……
老朱微微叹了口气:
“好吧……淮王啊,你性子温和,的确干不了出头的事……咱也不怪你……以后啊,你要谨慎……咱给你的那几个人,刘三吾、方孝孺,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正人君子,你要多听他们的 ……”
“孙臣明白了……”
朱允炆忍不住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。
回到淮王府,
众人已经等候多时。
“王爷,怎么说啊?皇上有没有怪罪啊?”
刘三吾想着这次科举那么重要,却闹出了那么大的事,这两天都睡不着。这时立刻就冲上来。
唉……
朱允炆叹了口气,点头说:“刘师傅,没事……皇上没有怪罪……”
但方孝孺一看他脸色就猜到——
皇上是原谅他了!
不是不怪罪,而是偏袒所致……
其实心里早就怪罪了……
“王爷,以后还是要谨慎啊……李善长的人,品流复杂……难以论定……且燕王多有渗透,王爷以后不可不慎啊……”
方孝孺本来不想说了,但想到皇上如此宽宏,自己也就要尽臣子的责任。
嗯嗯,
淮王立刻拉着他坐下来,诚恳说:“方师傅,本王明白了……皇上虽然没有明言,但语气颇有痛责之意啊……”
哦……
众人看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过失,也就不再揪着不放,心思跟方孝孺差不多了:皇上都原谅他了,那作为臣子,自然还是要尽心辅佐他。
……
与此同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