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烧那么多陶俑当屁吃!”曾树笑骂道,“都过来,我给你们见识一些新玩意儿!”
老头们满脸疑惑地围了过来,曾树指着墙上的画说:“这个大而扁的是陶盆,小的是陶碗,高的是陶罐,小的带个耳朵的是陶杯,都是用黏土制作,阴干十天后,再烧制成陶。”
“这些是干什么用的?看不懂!”大家疑惑地摇头。
曾树看着墙上歪歪扭扭的炭笔画有些无语:“看不懂没要紧,到你制作泥偶的地方去,我现场演示一遍给你们看,你们一看就会了!”
众人来到老陶家,老陶家比别人家要大很多,有好几间房子。
除了住的地方,还有三间房子专门用来存放材料,二间房子用来存放成品泥偶,这些泥偶都是老陶这些年存下来的得意之作,有几千件之多。
当然还有一间他们的泥偶工作室。
曾树座在老陶平时做泥偶的工位,看着面前众多的竹制和骨制工具不禁啧啧称奇,不愧是艺术大师啊!
面前的这些家伙什和后世的专业陶匠艺人已经没有太多的差别了。要说有也就差一个旋转拉坯机。
没有拉坯机,曾树现场用盘条法演示制作了一个泥碗,然后指着他的作品说:“这是一个泥碗……呃……泥砵,阴干放置10天后,就可以烧制成陶砵。
陶砵可以用来装饭盛汤,不会漏水。相同原理,大的叫陶盆,小的叫陶碗,高的叫陶罐,矮的带把的叫陶杯。”
“你们制作的陶坯,可以放到刚才的那个山洞里去阴干,为了加快速度,可以生些火堆。
火不能太大,除了用来烘烤陶坯外,还可以加速空气流通,加快陶坯的干燥时间。以后,那个山洞就归你们用了。”
“你们近期的工作,就是多多制作陶坯,多烧陶器。让这些陶制容器早日在部落普及开来。改善部落人民生活,提高部落人民生活水平。”
老陶他们看着曾树做的这个有点抽象的泥砵有些无语,这手艺做的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。
但是他们迅速地理解了增速的意图,便纷纷坐了下来,照着曾树教的盘条法,开始制作新的陶坯。
不愧是资深民间艺术家,老陶他们不但做的速度飞快,做出来的样式比曾树做得好看多了。
而且老桃他们理解能力超强,结合曾树的草图,稍加指点,就迅速明白了这些陶器的用途,然后就是感叹这些陶器的创意,对曾树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忙碌了一天,曾树看着山洞里满地的陶坯非常满意。离目标又近了一大步啊!
现在只要等十天阴干后就可以烧出自己想要的陶器来了,有了这些陶器我就可以煮饭炖汤了。好期待啊!
看 ↓【作者有话说】↓的配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