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中

风水卜卦 余生不相聚 4700 字 11小时前

先生姓李,名冲道,清虚子别号也,家世平阳。性刚毅,善辞翰,事父母孝。于大定壬辰间,年几不惑,遂与同里乔潜道结为林下莫逆友,偕诣陕右终南丹阳宗师门下,求受道业。宗师视其可教,留与弟子列,舂爨洒扫,勤事数年,愈久愈敬。宗师一日授以秘旨,仍赠之诗云:

逍遥物外兴无穷,且恁和光混俗同。

堪叹浮云虚幻梦,恰如败叶舞秋红。

任人闲笑道家穷,一志修仙俗匪同。

三伏洞天霜雪降,灵苗慧草转添红。

先生既得印可,笃志于道,胁不占床者仅十霜,故得心宇泰定。忽夜见神光照室,朗如白昼。遂与乔君同往合阳,丐食炼行,弘演真教。丙午,长春自陇山来祖庭,复诣座下,参进上道。迨明昌辛亥,长春东归,命先生与乔君弘化河东,于临汾县西筑冲虚观居之,度门弟子数百人,造庵观数十区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长歌短咏,稍露玄旨,乔君责之曰:“道人贵韬光晦迹,目今向上真师在世,止可各进真道。”先生谢而焚之。一旦,命众具汤沐,且曰:“吾世缘已尽,今当归矣。”嘱门人以志道之语,倏然顺化。非烟非雾,遍覆庭宇,三日而休。士庶瞻拜,靡不叹异。葬于冲虚观,构堂造像,以奉香火。

赵九古

先生姓赵氏,讳九古,道号虚静子。家世檀州,祖宗簪缨相继,咸有政声。父淄州太守,改同知平凉府事,因家焉。先生大定三年癸未生,天姿澹静,日者相之曰:“风清骨奇,非尘坌中所能留也。”夙丧其父,每有升虚之志。十七年丁酉,母欲娶之而不从命,屡请入道。母数诘责,知其志不可夺,乃从之。闻府中崔羊头者为有道,往师焉。崔命执厨爨之役,每夜令造食五七度,度必改味。及所进,亦不多食,亦不令多造,使通宵不寐。如此三载,其心益恭,亦无分毫骄气,人以“内奉先生”呼之。崔知其可教,十九年己亥俾先生诣华亭丹阳席下请益,丹阳纳之。

庚子,丹阳还终南,命先生往龙门供侍长春而亲训炙,长春易名道坚,时往来于平凉。丙午, 长春挈居终南祖庭,长春赴戊申之诏也,留先生事灵阳李君。明昌辛亥,长春东归海上,携过掖城,命谒长生。未几,长生令先生归栖霞,长春喜其来也,命充文侍,掌经籍典教。凡僚庶道流来谒,必先参先生,然后入拜丈室。其为文清古,笔法类《瘗鹤铭》。

迨己卯岁,长春赴诏适西域,选侍行者,先生为之首。至赛蓝城,先生谓清和尹公曰:“我至宣德时,觉有长往之兆。尝蒙师训,道人不以死生介怀,何所不可!公等善事师真。”言毕而逝,享年五十有九,葬之郭东原上,迄今土人祀之。初,长春过阿不罕山,留宋道安等九人建栖霞观以待。至壬午,为恶人妒忌起讼,众皆忧惧。道安昼寝,见先生自天窗而下曰:“吾师书至。”道安曰:“自何来?”曰:“自天上。”受而观之,止见“太清”二字。宋觉,白于众。翌日,果有书至自行在,讼事乃寝,盖先生之阴护也。

癸未,长春东还,过其茔域,诸友欲扶榇而归,长春止之曰:“四大假躯,终为弃物。一灵真性,自在无拘。奚拘拘然以弃物为念哉?”明日遂行。既达汉地,自云中、武川、灅阳、燕蓟十余处,见先生单骑而至,预报长春宗师东还,何不远迎。其神异之迹,不能备纪,姑录一二以表死而不亡者也。

庚戌岁,真常真人奉命褒美道门师德,赠先生“中贞翊教玄应真人”号,葬冠履于五华山,以奉岁祀焉。

陶彦明

先生平阳襄陵县人,幼而好道,事父母以孝闻。年逾三十,怙恃俱失,先生哀毁过礼。服阕,慨然置家累,渡河而南,寓居灵宝县。欲投师学道,罔知所适。大定癸巳岁,河间许子静来为县宰,见先生气质淳正,且告之曰:“公果欲慕道修仙,非得师匠,徒费世祀。吾闻丹阳马君弘全真之教,今居终南,汝可依归。”仍作诗送行。

先生径诣刘蒋,丹阳见之如有夙契,留居座下,与之名曰彦明,字明甫。亲炙日久,教以性命之理。朝夕训诲,以至心地开通,了无凝滞。使之游历诸方,究取父母未生前去。先生卜居渭南,箪食瓢饮。行其所受于师者,若将终身焉。不数岁,丹阳召还祖庭,问以日用,且叹曰:“纯而不杂者,其惟陶明甫乎!”赐之号曰“无名子”。

既而丹阳东归,先生亦出关,栖止于洛西抱犊山,寻迁桃花山,隐居逾二十年。忽告其徒曰:“吾昨于定中,偶忆先世尝居灵光洞,今失其所在。”后因游女几山,见石壁间有刻“灵光洞”三字,中有石床铁臼尚在,遂葺居之。众验其言,益加信敬。隐逾十载,俄迁居长渊,人莫测其意。不数日,北兵掠女几,民多被祸,独长渊无一骑之来,人益服先生有预见之慧。虽法寿甚高,而步履康健,精神悦怿,可见平日炼养之功也。

正大丙戌秋,云溪庵门人狄抱元、王抱真请先生就庵过冬,先生辞曰:“此中已备结冬之计,待来春当往,彼作归休之所。”丁亥三月六日,杖策抵云溪,与道众笑谈终日。翌旦,更衣端坐,索纸笔书颂,奄然而逝,享年八十有六。停柩七日,颊红顶温,如熟睡状,殡于所居静室。明年,离峰于君葬诸凤翼山之西。启棺,形质不变,香风满谷。万人瞻拜,莫不赞异。故左丞姚枢为作墓铭,以纪灵异焉。

王志达

先生延安之大族,姓王氏,名志达,道号玄通子,生于天德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九日。夙丧其父,妙龄雅负清鉴,每叹世缘虚幻,有超然拔俗之心。既长,以户殷充里正,征敛廉平,乡人敬之。

以大定丁酉岁,因友人得疾,数日身化为大蛇,惟头面未变。先生视之,友曰:“公辈可备筐器送我于山,不然恐头面随化,伤及生人。”先生揭衾一视,其项已下果为蟒矣。遂与家人送至山麓问,即附草而去。先生惊骇,从此长往不归。路逢异人,授以玄旨,且曰:“今丹阳师演化于终南,可往师焉。”俄失所在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先生径往,求为度脱。丹阳初不纳,至于责辱数日,求教益坚。悯其诚至,留居席下,俾随众执役,教以忍辱炼心。居数年,其勤俭谦退,愈久愈笃。未几,丹阳以道德性命之要付之。先生既得法,卜云阳县环堵。默坐一十三年,乃得心光内发,吐为辞章,吻合玄理。度门弟子数百人。

后复还延安。五月大旱,官民问先生雨期,曰:“今日小雨,未能沾足。过此三日,泽大足矣。”至期,果如其言。泰和间,羌人入寇,人心骇惧,先生徐曰:“请无虑,昨吾定中见三千无首人,驱五百大兽至。”后数日,捷书至,果枭首三千级,获驼五百余头。四方闻之,益加敬奉。

一日于市肆中小酌,出门仰瞻天表,还入坐,索纸笔书颂云:“一轮红日耀中天,五色祥云顶上旋。珍重一声归去也,倒骑玄鹤海东边。”掷笔,曲肱而逝,时大安庚午十二月初二日午时也,享年六十一。平生着述号《玄通集》,行于世,葬于府城之东南。天兴兵后,门人就先生葬所建玄通观,以奉香火焉。

薛知微

先生世居河东河津县,乃唐征辽将军薛仁贵之远孙也,法讳知微,字道渊,号碧霄子,以天德庚午岁生。幼不嬉戏,长慕清闲,性沈默寡言。年逾弱冠,酷好养生性命之学。

大定辛卯岁,丹阳宗师演教终南,声扬远迩。先生乃黜妻子,敬谒席下,操拂篲以侍门庭,前后三霜,始终一节。丹阳识为受道器,乃付以修真秘旨。先生既得其传,复还乡里,筑庵守静,调气养神。如此六载,故得心宇泰定,性天疏明。

辛丑,再至祖庭奉师进道。忽一夕,天澄月朗,辄起取薪,置诸屋下。众皆讶其诞,比明雪已盈尺,共服先生有静定之功,洞见未然。癸卯,二三道侣拉同游天坛,先生曰:“王屋洞天素欲一往,安乐窝中可以托宿。”既至,主人迎居一室,轩扉雅敞,榜曰“安乐窝”。同行者相视叹曰:“先生诚有道者也。”时丹阳东归海上。冬,法弟王志一欲游宁海参师,与之相别,先生恸哭,众莫测其所以。及王抵宁海,丹阳已羽化二旬矣。

未几,复还乡中,王汝霖来见,先生曰:“胡不早求良医胎治厥疾?”王时无恙,闻先生之言不以为事。未及月,忽中风而卒。崇庆间,儒士吴世杰、薛国宝问先生秋试题目,对曰:“三王以赏刑致康。”至期果然,二人皆第。又一日,杜仲敏者来庵闲话,先生笑曰:“公可速归,落井之妇犹可救也。”杜苍忙至家,果如所告,先生预见未然皆类此。后南渡,遨游嵩少间,寻迁内乡,爱其人淳景秀,即结茅隐居,多所接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