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 老桑树下

麦子收割完后,转眼间就到了炎热的夏天。一场大雨过后,小苗子像被人拉扯着一般,迅速生长。没过多久,绿色便铺满了大地。此时的农活主要是灭茬、追肥、除草和耘地。最棘手的当属棉花,除了灭茬、耘地和除草外,将来还要掐枝打杈,每隔两三天还要喷洒一次农药。

若按公社每人六分棉花田计算,汉魁一家五口人,一共种了三亩多棉花,灭茬、除草、喷药的活都由云秀包办了。云秀第一次参加高考,成绩似乎并不理想,她觉得愧对父母,回家后便争抢着干脏活累活。母亲到地里帮忙,云秀却不让她干,只让她坐在地头凉快。汉魁剔除完谷子苗,又给玉米追了一次肥,耘了一次地,地里的农活基本上就干完了。

三伏天,是天气最热的时候,农民们大多调整了出工时间。早上早起,四五点钟就下地,趁着天气凉爽,努力干活;上午就不出工了,往往找个凉爽的地方,坐在一起聊天;下午要到后半晌,太阳西斜了才出工,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。虽然上午不出工,但农民们抓紧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干活,并没有耽误地里的农活。

云秀拼命干活,终于等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,她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了。收到通知书时,她并没像别人那样欣喜若狂,反而似乎有些不满意。原本在她的报考志愿中,西南政法并不是首选,她的首选是燕京的某所大学。至于西南政法,她只是当作保底志愿填报的,没想到竟然被录取了。

汉魁虽然不知道西南政法大学是什么样的学校,但他觉得云秀能考上就已经很不错了,几年的心血总算没白费,何必挑三拣四呢?崇孝则兴奋得神采奕奕,仿佛是他自己考上了西南政法一般,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。

崇孝中师毕业和云秀考上大学,对汉魁一家来说,可谓是双喜临门,这两件事在老河湾又引起了人们的羡慕。按照半仙刘景仙的说法,就是汉魁家的祖坟冒青烟了。汉魁家新选的坟地,确实是块风水宝地,能出大官。至于他是如何推算出来的,村里人谁也弄不明白了。

在老河湾的西南角,有一棵古老的桑树,据说它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那粗壮的树干需要两人合抱,茂密的枝叶宛如一把大伞,至少能覆盖二三分土地。桑树的南面是一条小河,它是古黄河的支流。小河两岸是一大片湿地,常年积水,虽然水不多,但种不了庄稼,却生长着一丛丛野生的芦苇,芦苇丛中时常隐藏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水鸟。微风从湿地中吹过来,吹动着野生的芦苇,给人带来丝丝凉意。离小河不远处,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,正好从桑树下经过,小路的尽头便是去河湾镇的大路。老河湾赶集上店的人,如果想走捷径,这条小路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。这棵老桑树也成为了他们歇脚乘凉的好地方。

老地主张敬业早上起得比较晚,等他吃完饭,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。由于队长的关照,生产组里的老人如果早上起得晚,上午可以在家休息,避开天气最热的时辰,这也是组里对老年人的照顾,张敬业自然也在其中。因此,他得了空闲,便扛着粪箕子出来溜达。

他一生勤俭持家,但也没享受过几天清闲日子。自从摘掉地主帽子后,他的心情总算舒畅了一些,可儿子的事情又让他愁眉不展。儿子留根判刑后,已经有三四年没有消息了。麦收前,有人捎来口信,说他已经刑满释放,但不愿意回来,至于去了哪里,捎信的人也没说,只让家里人放心,等他混出个名堂来,自然就会回来;如果混不出名堂也许就永远不回来了。张敬业得到这个消息,心里宽慰了许多,不管儿子将来怎样,至少他还活着。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就随他去吧,自己年纪大了,也管不了那么多,好在还有两个女儿时常来看望他,他也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了。

汉魁吃完早饭,扛着粪箕子出门。他是个闲不住的人,岂能因为天气炎热就不去下地干活呢?他先去玉米地里薅了一会儿草,又去红薯地里翻了翻红薯秧。天气实在太热了,热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,他便想去小河边凉快凉快,顺便再薅几把青草回家喂羊。

“哎哎,汉魁哥,快过来,这里凉快。”张敬业正无聊地坐在老桑树下,远远看见了汉魁,连忙挥手招呼他过来。汉魁听了,快走几步,放下肩上的粪箕子,笑道:“你还挺会享受的,队长见了难道不批评你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