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骏同样固执道:“我也有我的立场和想法,高考是公平公正的,但依旧有特招、单招、保送,这就是我们的不同。用人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,灵活多变。一直这么死板,对于国家改革来说完全是一种阻碍!”
“不管怎么样,我们都不会同意。”
“是的,你就算说出朵花来都不行,不行就是不行,科举乃是底线。”
“别人十年寒窗苦读,一朝高中,才能入朝为官。而你却想希望我们能够为你大开方便之门,这太过分了些。”
其余人纷纷不赞同赵骏的说法。
本质上来说,这就是古代和现代思想碰撞的地方。
赵骏觉得现代大学招手本来就有灵活的波动,只要不作弊,把分数线调低一点无可厚非。
可他们却觉得不行,你必须要所有科目达标,没满分就不能考进去。
所以两边就一时僵持住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这属于立场之争。
谁也不希望在这件事上松口。
这可就苦了赵祯。
夹在两方中间左右为难。
见他们都固执,赵祯就更加无奈了。
但不知道为什么,似是福如心至,稍稍思索了片刻,他忽然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想法。
“咳咳。”
赵祯咳嗽两声,等众人都安静下来,看向他的时候,才沉声开口道:“说句实话,朕其实觉得赵骏说得有道理。”
“官家。”
晏殊大急道:“科举乃是一国之根本,万不能动摇啊。”
“朕并不是动摇,而是觉得大家都没错,赵骏的话也有理,既然如此,那我们为何不再想个别的方式?”
“别的方式?”
“不错,朕决定裁议明年省试考《孝经》,《孝经》的字数最少,也最容易背诵。乡试的难度会低很多,整体难度不用调整,只是略微降低占比如何?”
赵祯沉吟道:“现在离秋闱还有二十余天,只要这段时间赵骏好好读一读《孝经》,诸位皆是当时大儒,就常来宫中教他读书。等解试结束之后,到明年二月还有四个多月的时间,加紧复习一下,应该是有望。”
宋代经义主要考七经,也就是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《孝经》《礼记》《春秋》。
实际上自然不止这些,因为这些也有不同的版本和内容,要学得很多。
不过《孝经》是里面字数最少的,只有两三千字,各个版本再离谱,一般也超脱不了这个字数,因此《孝经》可以说是七经里最简单的经义。
而且当时考乡试是可以自主选择一门考,到省试才是随机考,这也是为什么宋代考举人只需要研习一门经书的原因。
赵祯把明年省试定为《孝经》,今年乡试赵骏也可以主动选择考《孝经》,之后考试内容就是《孝经》里的题目,赵骏只是知道要考《孝经》却不知道题目,这样就算是折中开绿灯了。
只要他能够在《孝经》上勉强过关,基本上倚靠策论和诗赋,中进士甚至状元都问题不大。
最关键的是,七经本身就是要考的。虽然进士考试要求多门研习,因为常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,但也会特别裁定其中一门作为主要考的方向。
所以赵祯把明年要考的主课裁定为最简单的《孝经》,还真不算违规。
“如何?”
赵祯环视众人。
这下众人都无话可说了。
因为这属于规则范畴之内的事。
因此所有人都拱手行礼道:“官家英明!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