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国家科学院

新秀才们,也会择优分配为新的镇令(镇长)和乡令(乡长),组建基层治理体系。

传统的保甲制杂佐官宗族制约管理,以田制、户籍、乡里制度三个方面,构成专制封建主义王朝国家控制乡村的三个支柱。也是三条松散的铁链,构成古代“家国政治”的制度基础。

今天,黄权要把手伸向这个基础,并尝试打破这个基础。

家族礼教对于基层的束缚,导致人才流动和培养途径的被锁死。有限的人口流动,严厉的乡土出入管制,新兴手工业商业的发展,需要人口的合理逐步从底层释放。

有了新“秀才”,就必须要有新“举人”新“进士”……

黄权想到自己一步步向旧“传统”开刀,一点点切割旧有的社会结构秩序。想到有些保旧派哭的痛心疾首,跳着脚在京师内阁大小朝会上反对无效……

黄权就想笑。

骂吧……

屠刀,正在“霍霍”作响。

黄权没有立即去碰科举制,也没有公开在任何场合否定这种从民间选拔人材的方式。

但是……

这样的人材,真的来自民间吗?

一本书,别说普通百姓买不起。就是混的差一点的没落贵族寒门子弟,一样买不起!

还有笔墨,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东西,依然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贵!

一张纸,一张哪怕有了字的纸,放到民间,也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宝物!他们会小心的收起来,也许下一代某个后代碰巧识得几个字,恰好就需要呢?

民间,对知识的渴求、需要与尊重,从来没有引起任何一个统治者重视过,千百年来,无人重视。

贵族,将知识进行了垄断。

阶级,通过知识垄断做简直直接的划分。

书香世家绝不与三代五服之内未曾有读书之人家通婚,是公认的规则,同样也受现有法律的尊重与保护。

贵族通过垄断知识划分阶级,就如后世“贵族”通过垄断生产资料和晋升通道的做法,没有本质区别。

科举制,黄权早晚需要彻底革除的,就如见风就倒的衍圣公一般,都是需要革除的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