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没错,昨天才过完儿童节呢。”
杨未眯着眼睛说,阳光从门口直射进来,他打趣道:“许工,你虽然年轻,但儿童节可能还是留给更小的孩子吧。”
1997年的这一天,标志着歼10首架原型机完工下线的日子。
即便在这个时间线上,尽管项目进度有所加快,这个日子依然是1001号原型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由于项目的规模,其进展早已不是秘密;早在1994年,国外卫星就已经捕捉到了全尺寸模型的照片。
到了1996年,漂亮国海军情报办公室也发布了接近真实的想象图,并预测该机型将在2003年左右服役。
随着飞机被缓缓牵出车间,大家簇拥着它向测试区前进,而薛知寿则骑着他那辆老式自行车在前方开路。
没有人选择乘坐准备好的大巴车,仿佛这一刻,他们更愿意与这架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飞机一同步行前行。
宋闻聪走在许宁前头,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,脚步慢了下来,转头问:
“小杨这两天跟我说,你打算等黎明那边涡扇10成熟后,在十号工程上直接用DSI进气道?”
面对这位为国家航空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前辈,许宁谨慎回应:
“是有些想法,但还需要在新型教练机上测试DSI进气道的性能和适应性。毕竟改动进气道设计不是小事,不能贸然在十号工程上尝试。”
他心里清楚,DSI进气道是可行的,前世改进型的成功就是证明。
对于中型单发战斗机而言,高速性能的些许牺牲远不如减轻重量和减少阻力来得实际。
然而,歼-10B/C的设计出现在2010年代,当时的技术条件比90年代优越许多。
因此,许宁希望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项目积累经验,再考虑应用到歼-10上,以最小化对项目进度的影响。
大约一小时后,1001号原型机终于抵达发动机试车位置。
一切准备工作早在上个月就绪,只待这架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飞机到位。
“地面都清理过了吧?”许宁趁着工作人员固定飞机时,向试飞站主任周自全确认。
尽管这种直白的问题平时可能显得唐突,但在这样关键的时刻,谨慎无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