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设过程中,大家齐心协力,克服了种种困难。遇到技术难题,有经验的泥瓦匠师傅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
劳动力不足时,身体稍弱的人员也主动要求帮忙分担一些轻活。整个建设现场充满了团结奋进的氛围。
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,虹梯关终于焕然一新,成为了一道坚固的防线,而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,周卫国和张大彪也掌握了小鬼子辎重部队运输的一些规律,为后续的战斗部署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。
这一下,借助为虹梯关加强营供应的粮食物资的名头,陈振华直接运输过来10车的各类物资,将空间里的大量米面粮油转移出来一部分。
至于弹药和枪支,则不需要陈振华再运输。不仅如此,陈振华还将之前在小鬼子的学校里搜集到的桌椅板凳等物资,在消除痕迹之后,也直接转移过来一部分。
这让周卫国和张大彪等人喜出望外,毕竟有了这些生活物资的补充,他们能减少大量精力,直接投入到更快的新兵训练和战斗工作当中。
在这些事情做完之后,陈振华也发现了一个问题,张大彪和周卫国两人拉队伍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。
于是,陈振华对他们进行了悉心教导,提出要择优录用,而对于其余人员,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。
比如说,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老百姓,可以先引导前往平顺县独立团基地工作,后续再由陈振华安排到黄崖洞兵工厂劳作。这样对于他们未来的去处是一个很好的安排。
当那些参加劳动的人在半个月之后听到有机会加入八路军独立团时,兴奋得欢呼雀跃。当然,他们高兴的不仅是 3 块大洋、10 斤大米或白面的安置费用,更多的是能够加入独立团。
毕竟此时独立团虽然极力掩盖自己的战绩,但还是被这些工作的老百姓所知晓并认可。因为他们在听那些八路军战士交流时,了解到了独立团的强大,以及小鬼子无论是在长治,还是在潞城,或是其他各地,对广大老百姓的残害。
所以,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加入独立团。这让周卫国和张大彪内心里极为欢喜。鉴于自身已经拥有六百名新兵,所以在周卫国和陈振华经过仔细沟通之后,从那一千名青壮年当中筛选了八百名,加入到虹梯关加强营当中。
这样一下子将虹梯关打造成一个标准团,这也让周卫国和张大彪在以后的团部会议上得以扬眉吐气。
有了充足的兵力,周卫国和张大彪开始对新兵进行严格的训练,他们结合虹梯关的地形,制定了更加贴合实际和详细的训练计划,从体能到战术,从武器使用到团队协作,每一项都毫不马虎。
新兵们也充满热情,积极投入训练,期待着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,为抗击日寇、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当然,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陈振华果断地将2个掷弹筒排,以及一个迫击炮排部署在了虹梯关,其目的显而易见,就是要为虹梯关提供强大的火力援助与攻击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