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是实战模拟,设置各种复杂的战斗场景,让候选人们指挥一小队战士进行应对。在这个过程中,陈振华亲自在一旁观察,记录每个人的指挥细节,如命令的下达是否清晰准确、战术安排是否合理、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是否迅速等。
他还安排了团队协作的考核项目,让候选人们带领不同性格和能力的战士完成任务,观察他们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,发挥每个人的优势。
同时,陈振华邀请了团里经验丰富的将领组成评审团,对候选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和讨论。在评审会议上,大家各抒己见,陈振华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,然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。
经过多次这样全面而深入的考核和综合考量,尤其是在那多次的实际战斗中,他们最终确定了新兵营的指挥官人选。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思考,但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,为独立团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新兵营指挥官。
他们在独立团做出了新的贡献,这是陈振华、孔捷以及周卫国,甚至包括之前的李云龙,经过多次沟通之后才做出的决定。
甚至有些营级干部的筛选和提拔,还征求了 386 旅旅长的意见。自然,包括陈大旅长在内的旅部领导,对于陈振华以及孔捷等人,对于独立团的官兵布局以及人员的选拔是非常支持的。
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对选拔结果的认可上,更体现在为独立团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。
不说别的,这一次给新一团的李云龙补充 200 名老兵,陈大旅长起初并未觉得有何特别,但随着独立团官兵的发展,陈大旅长和王政委认为此举非常正确,所以才答应给李云龙的新一团补充 200 名老兵。
自然,李云龙和陈振华也经过了多次仔细的沟通。陈大旅长送来的那些老兵当中,有些是可以直接任命为营级干部的老同志,他们经验丰富,战略眼光独到,能够在复杂的战斗局势中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也有些是可以直接任命为连级干部的老同志,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坚决果断,能够高效地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。
但是大部分排级干部,包括班长一级的干部,则需要新一团的李云龙独自去甄选。而李云龙在独立团的建设和组织发展过程中,看到了陈振华的操作,了解了独立团的运营情况,深受启发。
至此,他感觉到那两百名老兵,真是自己的宝贝疙瘩。当然,在将 772 团和 771 团的那些班排连职基层的红军干部抽调一部分之后,陈大旅长也以补充三八大盖步枪,以及重机枪、歪把子机枪的形式,给予了 772 团和 771 团的火力补充。
自然,无论是 772 团也好,还是 771 团也好,也并无大碍,因为这些抽调的干部,基本上都是副职。
所以,再加上在 1937 年整编之后,广大的红军战士都是降职使用,这对于那些排级、连级干部来说,也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、很好的机会。
自然,他们在这个过程中,积极发挥了作用,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再次得以体现。他们迅速适应新的岗位和职责,凭借着扎实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战斗经验,带领部队在训练和战斗中不断取得进步。
自然而然,在这些新建设的部队里边,他们也发挥出了自己的光与热,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信任,获得了大家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