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众多受伤战士的病情逐渐好转。原本虚弱的战士们渐渐有了精神,伤口也开始愈合。他们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,期待着早日痊愈,重新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。
除了在独立团的诊所忙碌,陈振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黄崖洞兵工厂。
在刚刚结束的下城堡战斗之后,陈振华又一次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——下城堡,也再次走进了黄崖洞兵工厂。
现在的情况颇为严峻,掷弹筒和迫击炮,对于陈振华接下来的掷弹筒入排,迫击炮发展的阻碍更是严重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陈振华没有丝毫犹豫,他迅速行动起来,从自己的特殊空间里,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些损坏的掷弹筒以及迫击炮,然后投放到卡车上。
然后他开着卡车,将一车的掷弹筒、迫击炮等的零部件,送到黄崖洞兵工厂,美名其曰的缴获了小鬼子的一个枪械维修工厂,此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专注,仿佛这些破损的武器在他手中即将重焕生机。
时间在紧张的修复工作中悄然流逝,几天的时间转瞬即逝。在这几天里,陈振华、甘作良和那些技术工人,几乎是废寝忘食,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复工作中。
终于,他们成功修复50 具掷弹筒和 20 具81毫米和52毫米的迫击炮。这一成果为炮兵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在掷弹筒炮兵进入到排一级战斗序列的建设方面,起初,由于掷弹筒数量有限,50 具掷弹筒分配下去,大部分排只能勉强拥有一门掷弹筒,甚至都不够分一门。
但随着陈振华修复工作的推进,当拥有100门掷弹筒时,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,至少50个步兵排能够配备两具掷弹筒,整体火力得到了急剧的提升。
当然,陈振华的空间里其实还存放着接近300门的掷弹筒和100多门迫击炮,只是受限于当前的条件,无法一次性全部取出。他只能通过逐步缴获的方式,一点一点地将这些武器转移到独立团广大官兵的手中。
在子弹生产方面,陈振华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,他深知一条子弹生产线远远无法满足需求,于是决定再增添一条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他精心策划。在一次缴获的过程中,他动用卡车,不辞辛劳地拉来了一条从太原兵工厂拆除下来的子弹生产线。
黄崖洞兵工厂的子弹生产车间里,机器轰鸣作响。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,将原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,变成一颗颗威力十足的子弹。
首先,是弹壳的制造。优质的钢材被送入冲压机,经过精准的冲压,形成了初步的弹壳形状。然后,经过细致的打磨和修整,确保弹壳的尺寸和表面光滑度符合标准。
一位年轻的新学徒小李,在一旁协助着那些老工人师傅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