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六章 数据是朝廷的另一只耳目!(求订阅)

朱元璋的语气无比坚决。

他承认夏之白说的一些东西的确在理。

但想让他就此放弃,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治国体系,想都别想。

而且夏之白又懂得什么?

如今他已知晓了一些状况,自然会对此加以预防。

帝王之心,坚如磐石。

夏之白并不意外。

他也并未想过,让朱元璋去改。

朱元璋不会承认自己有错的,对于一位立下过丰功伟业的帝王,一位睥睨天下的帝王,让其承认自己错了,并主动的改错,这根本就不现实。

他的目的只是让朱元璋意识到。

他建立的体系有问题。

而且朱元璋建立的体系,从始至终都基于农业,甚至于,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厌商,便在于朱元璋粗显的认为,商业会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,继而在整体上影响天下的粮食和衣物供应。

所以他一尊传统:重农抑商。

甚至还十分迫切希望将商人都赶回田地里。

至于夏之白为什么能这么快想到朱元璋要对商贾动手,除了是跟郭桓的交谈想到了,加之对历史有一定了解,更多的其实是源于朱元璋开春颁布的法令。

自什一之涂开奇巧之技作,而后农桑之业废,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,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。

朱元璋直接开宗明义要禁商。

在朱元璋看来,如今天下财富不足,原因便在于‘农桑业废’,为了解决社会上弃本逐末的问题,他要对天下进行禁商,让天下四民各守其业,不许游食。

朱元璋根本没考虑国是种田不能养家糊口。

他只看到经商的太多。

已经影响到百姓正常的衣食了。

夏之白如今从事的就是商业,自然是对‘禁商’进行反对。

夏之白没有继续前面的话题,而是直接话锋一转,道:“既然陛下不认可,而我的确对农事相关知之不多,或许是有了解不当,不过作为一名经商的官员,我对商业却是有足够了解。”

“陛下对商业了解有误。”

“而且这种错误认知一直伴随着陛下。”

“陛下刚起兵时,便一直主张‘崇本而杜末’,并坚定的认为这样可以使国计可以恒舒。”

“大明立国之后,陛下态度稍缓,主张‘厚本抑末’,推行发展农业,抑制商业,再佐以节俭、薄赋的政策,使得‘农不废耕,女不废织使游惰皆尽力田亩’,继而做到生产者多,使用者少,让天下实现家给人足,积蓄富盛。”

“只不过十几年下来,陛下发现天下财富并未增加。”

“反而经商者越来越多。”

“在陛下看来,经商者众多,已严重影响到大明的民生,也让陛下原本的想法,变成了‘生产者少,使用者众’,而这分明在跟陛下争利,因而陛下眼里越发容不下商人。”

“在开年时,便宣布要禁商。”

朱元璋目光微阖。

眼中的厌恶之色丝毫不掩饰。

他就是厌商。

他也实在搞不明白,夏之白为什么要替商人说话,商人有什么好的?

不事生产,只知压榨百姓。

这样的祸害,就该彻底从天下根除。

朱元璋漠然道:“商人?你知道提到商人,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吗?”

“想到的是当年冲进咱家里,那些催税的商人,那些人的丑恶嘴脸,咱一直都记得,也永远不会忘。”

“你经历的事太少了,根本不知商人的恶。”

“你以为这段时间跟伱打交道的商人,就是真的商人?他们对谁都会这么和和气气?”

“他们之所以这么对你,是因为你是咱大明朝的官,是咱钦点的状元,这些人惧你、怕你,所以才对你这么和和气气,没有这层身份,你夏之白,又算得了什么?”

“这些商人只会将你吃干抹净。”

“你见过被商人逼着卖儿卖女的吗?你见过老老实实种地的农夫,被商人活生生逼死的吗?你见过被商人强行扒房赶出自家家门的吗?甚至还有更恶心更可恶的事。”

“咱都见过。”

“咱也亲自经历过。”

“你以为咱不知经商的好,不知经商能给咱大明带来多少钱?”

“咱比你们谁都知道,也比你们谁都清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