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值得。
他要是真动了手,最难做的,还是翠花嫂子。
这份恩情,他得认。
“那新衣服……”孙大成忽然开口。
翠花愣了一下,突然一脚踩空,啊了一声,孙大成则以为,翠花嫂子承认了。
“谢谢!”
孙大成又说了两个字。
翠花想要否认,可是,她鬼使神差般地默认了。
之后,一路无话。
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,和两人一前一后的脚步声。
很快,黄家那青砖灰瓦的大院,就出现在了眼前。
跟村里清一色的泥坯房比起来,黄家大院就像个小小的城堡。
门口的家丁认识翠花,直接就放了行。
孙大成推着车进了院子,把车停在院子中央的空地上。
一个穿着绸衫,手里盘着两个核桃的中年男人,从堂屋里走了出来。
正是黄仁贵。
他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推着车的高大男人。
正是昨晚村长口中那个吓人的“逃兵”。
可孙大成看到他,却停下了手里的活,站直了身体,原本紧绷的脸上,露出了一丝尊敬。
他朝着黄仁贵,微微点了点头。
“黄老师。”
这一声“老师”,让黄仁贵愣住了。
他眯着眼睛,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男人。
古铜色的皮肤,刀削斧凿般的脸庞,眼神沉静得像一口深井。
这还是当年那个跟在他大儿子屁股后面,来自己办的村学里蹭过几个月课,瘦得像根豆芽菜的孙家二小子吗?
黄仁贵想起来了。
这孩子,当年虽然淘气,但脑子很灵光。教他识字,他一学就会。
“是你……大成?”黄仁贵有些不确定地问。
“是我!”
“好,好啊!长这么高,这么壮实了!”黄仁贵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,心里的那点戒备,也因为这一声“老师”而烟消云散。
他走上前,拍了拍孙大成结实的胳膊。
小主,
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啊!”
“快,进来喝口水,歇歇脚。”黄仁贵热情地招呼着。
孙大成却摇了摇头。
“不了,黄老师。我还得去村东头老刘家帮忙,跟人说好了时辰,不能迟到。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就开始把板车上的谷子往下卸。
那一百多斤的麻袋,在他手里像是没有重量一样。
黄仁贵看着他干活,不住地点头。
好后生!
有力气,还守信义!
比村里那些游手好闲的懒汉,强了不止一百倍!
翠花在一旁看着,心里又是感激,又是敬佩。
而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,就在堂屋通往后院的珠帘后面,一双沉寂了多年的眸子,正一眨不眨地,望着院子里的那个男人。
王玉霞站在阴影里。
公公和那个男人的对话,她都听见了。
孙大成。
又是这个名字。
昨晚,她听了一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