灶膛里还有通红的余烬,
张月用火钳拨开灰,
将和好的煤泥一铲一铲地压实在炉火上,
不用垒得太高,均匀地覆盖一层。
这样做,明火会很快熄灭,但底下的煤泥会在余温下被慢慢引燃,
进行一种缓慢的、没有火焰的阴燃状态,
可以持续不断地释放热量长达数小时甚至一整夜。
这不仅能维持洞内的温度,驱散湿气,更能极大地节省宝贵的煤炭和木柴储备。
怕山洞湿度太大导致引火困难,张月和张母又带着振振,开始搬运柴火。
他们将干燥的木柴一批批地挪到灶台附近那面温暖的墙壁边,整齐码放,
利用炉灶的余温对其进行烘烤,确保随时都有干柴可用。
储存的干菜、腊肉、腊肠也被暂时从温度较低的储藏区转移出来,
小心地挂在灶台远处上方提前拉好的绳子上,或者放在靠近灶台的石台上。
既可以利用微热的热量驱赶潮气,防止发霉变质,
又不会靠得太近而被烤坏。
许父也没闲着,他和许阳清理出一块角落,翻找着储物区。
“得把之前备的速干水泥找出来,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