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战场
汉口法租界,一栋西式公寓的二层。
李秀英将最后一本《新青年》杂志放入行李箱,手指在粗糙的封面上停留了片刻。窗外传来有轨电车的铛铛声,混杂着小贩的叫卖,勾勒出与赣南山区截然不同的浮世绘。
她走到窗边,轻轻拨开百叶窗。街角那个戴礼帽的男人还在,已经第三天了。
“李先生,您的信。”房东太太在门外喊道,带着浓重的汉口口音。
李秀英深吸一口气,调整好表情,开门接过信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信封,她下周要去那里做一场关于妇女解放的讲座——完美的掩护身份。
关上门,她迅速检查信封。在收件人“李秀英女士”的“女”字右下角,有一个极细微的墨点。她的心跳快了一拍。
用蒸汽小心地熏开信封,里面除了一张讲座邀请函,还有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。上面是用密码写就的简短信息:
“货轮‘江安号’,明晚八点,三号码头。箱装药品,贴英商标签。查验官王,可用。”
她默记内容,将纸条烧成灰烬,冲入下水道。
这是她潜伏在汉口的第七个月。表面上,她是刚从北平转学来的进步学生;暗地里,她负责着武汉地区三条重要交通线。赣南根据地急需的药品、电台零件、乃至最新的报纸杂志,都通过她纤细的手,流向那片红色的土地。
敲门声再次响起,这次是三长两短。
她松了口气,开门让进一个穿着工装、满身油污的年轻人。这是交通员小陈,在码头做搬运工。
“姐,‘江安号’明天到港。”小陈压低声音,额头上还有汗珠,“但码头今天多了不少生面孔,像是侦缉队的。”
李秀英走到窗边,再次观察那个戴礼帽的男人。“我们被盯上了。”她平静地说,“你今晚就走,按三号预案。”
“可是药品...”
“我来处理。”她打断他,“你立刻撤离,这是命令。”
小陈张了张嘴,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下头。
送走小陈,李秀英快速思考着。组织内部的叛徒?还是常规排查?无论哪种,三号码头都已经成了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