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刘备借兵套路深

赵云单骑入山,成功说服臧霸起兵抗曹,为岌岌可危的徐州战场拉来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。消息传出,徐州军民士气大振,而正与刘备、陶谦联军对峙的曹操,则感到了一丝棘手。

然而,远水解不了近渴。此刻,在徐州治所郯城前线,局势依然万分危急。曹操为报父仇,挟雷霆之怒而来,兵力雄厚,攻势凌厉。陶谦年老体弱,麾下兵马虽众,但士气低落,指挥不灵,连战连败,只能退守郯城,凭借城高池深苦苦支撑。刘备率领的平原军虽然精锐,但兵力太少,加上远来疲惫,也只能协助守城,难以主动出击。

郯城内外,杀声震天,箭矢如雨,曹军日夜猛攻,城墙多处破损,守军伤亡惨重,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。

这天夜里,郯城州牧府内,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。陶谦须发皆白,脸色蜡黄,躺在病榻上,连连咳嗽,气息奄奄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以及陶谦的部将曹豹、糜竺等人围在榻前,个个面色凝重。

“玄德公……”陶谦挣扎着抓住刘备的手,老泪纵横,“曹贼势大,郯城……恐难久守。老夫死不足惜,只是这满城百姓……咳咳……老夫……老夫欲将徐州托付于公,望公……念在苍生份上,万万不可推辞!”

此言一出,满室皆惊!陶谦这是要“让徐州”给刘备!

曹豹等陶谦旧部脸色顿时变得难看,眼神闪烁,显然心中不服。糜竺等人则面露忧色。

刘备闻言,大惊失色,连连摆手,跪倒在榻前,诚惶诚恐:“陶公何出此言!备乃外人,德薄才浅,安敢担此重任?备此来,只为相助,绝无他意!徐州之事,自有陶公子(陶谦之子)与诸位贤良共议,备愿倾力辅佐,共抗曹贼!”

他这番话,说得情真意切,涕泪交加,让人动容。

陶谦叹道:“吾儿年幼,不堪大任。部下诸将,皆非定乱之才。唯玄德公,仁德布于四海,英雄之器,足可保徐州平安!公若不应,老夫……死不瞑目啊!” 说着,又是一阵剧烈咳嗽。

刘备伏地痛哭,坚决推辞:“陶公!此事万万不可!备若应下,天下人将谓备趁人之危,觊觎州郡!备虽不才,亦知忠义二字!请陶公收回成命,备必竭尽全力,助公守城!”

两人一个非要给,一个打死不要,在病榻前上演了一出感人肺腑的“三让徐州”的戏码。(虽然此时只是第一次“让”)

最终,在众人劝说下,陶谦暂时不再提让徐州之事,但恳求刘备务必设法解郯城之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