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锣声敲响时,陈耀祖只觉得手腕酸麻,精神却异常亢奋。
他将答卷小心翼翼地在案上吹干墨迹,心中对那篇经义解答还算满意。
差役们面无表情地依次收走试卷,考场内顿时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叹息和低语。
陈耀祖不敢松懈,趁着间隙,赶紧从考篮里拿出干粮就着冷水啃了几口,又活动了一下冻得有些发僵的手脚。
号舍狭小,蜷缩一夜极为辛苦,他几乎未曾合眼。
他还算是好的,毕竟身高摆在那里。
此刻最需要的不是进食,而是抓紧时间休息,恢复精力,以应对接下来更为考验才情与应变能力的第二场。
然而,霉运似乎并未远离他。
刚想闭目养神,就觉鼻尖一痒,连打了好几个喷嚏——
昨日他爹涉水推他过河,他衣摆浸湿,在寒风中排队搜检,又在这四面透风的号舍熬了一夜,竟是染上了风寒!头开始隐隐作痛,喉咙也干涩发紧。
陈耀祖心中暗叫不好,强撑着取出备用的生姜片含在口中,又翻出件稍厚的外衫紧紧裹住自己。必须撑下去!
不多时,第二场考试的试卷发了下来。这一场主要考“诗赋”与“杂文”。
诗赋题赫然是:《赋得“江湖夜雨十年灯”》得“灯”字五言八韵。
此题一出,不少号舍都传来了倒吸凉气的声音。
此题意境苍凉孤寂,又限定“灯”字为韵,需在严格的格律中勾勒出漂泊、思念、坚守的复杂心绪。
对于他们这些未经多少世事的少年而言,难度极大,极易写得空洞或流于哀愁。
陈耀祖也是心头一紧,风寒带来的头痛似乎更剧烈了。
他闭目凝神,努力摒弃杂念。
脑中飞快搜索着相关意象:夜雨、孤舟、江湖、寒灯…忽然,他想起徐夫子带他们荷塘泛舟、雨中击鼓的场景,想起那份虽置身风雨却心有明灯的豁达;
又想起秦老赠书时眼中的期许,那如同暗夜明灯般的指引…
灵感如电光石火般闪过!他不再试图去虚构漂泊之苦,而是将那份对师恩、对学问、对前路的坚定信念融入诗中。
他提笔蘸墨,略一沉吟,诗句便流淌而出:
“孤影千山外,寒窗一炷灯。
风摇光不定,雨暗焰犹澄。
十年磨剑苦,万里照书征。
明灭牵离思,辉光引倦鹏。
芯残知更永,灰冷悟薪承。
破夜驱迷雾,凌霄续祖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