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脂刀光照胆寒,揭竿敢把大明翻。
西营铁骑踏荆楚,大西龙旗竖蜀川。
功过难评千古谜,是非留与后人谈。
若言乱世真豪杰,此公当占一席间。
公元1606年,陕西定边的一个贫农家里,又添了个男娃。娃爹张守忠看着这娃皱巴巴的脸,叹了口气:“就叫‘献忠’吧,盼着他这辈子能多沾点福气,别像咱这样苦哈哈的。”可张守忠没料到,他这儿子不仅没“献忠”给大明,反而成了大明王朝的“催命阎罗”——张献忠,凭着一身狠劲和鬼点子,在明末的乱世里杀成了“西营一哥”,最后却在凤凰山被一箭穿心,活成了历史上最具争议的“枭雄模板”,有人骂他是“杀人魔王”,有人赞他是“反明英雄”。
张献忠的童年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“开局就是地狱模式”。陕西定边这地方,地处黄土高原,土地贫瘠得能刮出火星子,十年九旱是常态。张献忠打小就没吃过几顿饱饭,爹张守忠是个老实农民,每天刨土到天黑,也挣不下几个钱;娘身体不好,常年卧病在床。为了贴补家用,张献忠很小就去给地主家放羊,后来又学过铁匠、当过货郎,啥苦活累活都干过。
可张献忠这人性子野,不是个安分的主。当货郎的时候,他见惯了官府的欺压、地主的蛮横,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。有次,他挑着货郎担路过一个驿站,被几个驿卒拦住抢东西,张献忠不肯给,就跟驿卒打了起来。他虽然人小,但下手狠,抄起扁担就把驿卒打得鼻青脸肿。可驿卒咽不下这口气,回去喊了一群人,把张献忠打得半死,还把他的货郎担给烧了。
没了活路的张献忠,只能四处游荡,后来在延绥镇当了边兵。边兵这差事,听着威风,其实就是“高危打工人”——不仅军饷经常被克扣,还得天天跟蒙古人打仗,随时可能丢了小命。张献忠凭着一身力气和敢打敢拼的劲,很快就当上了小旗(管十个人的小官),可他看不惯军官的贪赃枉法,经常跟军官对着干。有次,一个军官克扣军饷,张献忠带头闹事,把军官的帐篷给掀了。军官气得要杀他,幸亏有个叫陈洪范的将领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,偷偷把他放了。
从军营逃出来后,张献忠彻底没了退路。这时候的陕西,已经乱成了一锅粥——旱灾、蝗灾接连不断,老百姓饿死了一大半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。张献忠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里的火气“噌”地就上来了:“这大明朝,根本不让老百姓活!与其饿死,不如拼一把!”
公元1628年,也就是崇祯元年,张献忠在米脂聚集了十八个兄弟,举起了反旗。他给自己的队伍起了个名字叫“西营”,还编了句口号:“杀贪官,济贫民,跟着献忠有饭吃!”一开始,他的队伍只有几十人,只能靠抢地主的粮食过日子,可随着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加入,西营的规模越来越大,不到一年就发展到了几千人。
当时的明朝官员,根本没把张献忠放在眼里,觉得他就是个“小毛贼”,派几个兵就能收拾。可他们没想到,张献忠打仗鬼点子特别多——他不跟明军硬拼,而是靠游击战术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把明军耍得团团转。有次,明军派了一支千人的队伍去围剿他,张献忠故意把队伍分成几股,假装逃跑,引诱明军追击,然后在山谷里设下埋伏,一下子就把明军全歼了。这一战,让张献忠的名气彻底打响,连闯王高迎祥都知道了他的名字,还派人来跟他结盟。
跟高迎祥结盟后,张献忠的队伍发展得更快了。他跟着高迎祥,从陕西打到山西,再打到河南,一路上打了不少胜仗。张献忠打仗有个特点——狠、准、快。他发起冲锋的时候,总是冲在最前面,手里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,敌人见了都怕;他还特别会观察地形,总能找到明军的薄弱环节,一击制胜;而且他的队伍机动性很强,今天还在河南,明天就跑到了湖北,让明军根本摸不着他的踪迹。
公元1633年,张献忠跟着高迎祥,趁着黄河结冰,渡过黄河,进入了河南。河南的老百姓跟陕西一样,也受够了明朝的压迫,见西营来了,纷纷响应。张献忠率领西营,先后攻克了洛阳、开封等地的县城,还缴获了明军大量的武器和粮食。当时的河南官员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:“贼(指张献忠)势浩大,河南百姓群起响应,如蚁附膻,不可阻挡。”(《豫变纪略》)
崇祯皇帝得知消息后,急得团团转,任命卢象升为五省总督,负责镇压农民起义。卢象升是明朝末年难得的良将,很会打仗,他上任后,很快就组织了一支精锐的明军,对张献忠的西营发起了进攻。可张献忠根本不怕,他知道卢象升的军队装备精良,就故意避开明军的主力,率领西营钻进了深山里,跟明军打游击。卢象升率军追了几个月,连西营的影子都没见到,反而被拖得精疲力尽,最后只能撤兵。
小主,
公元1635年,高迎祥在荥阳召开了“荥阳大会”,张献忠作为西营的首领,也参加了会议。会议上,大家讨论如何应对明军的“围剿”,有的首领主张投降,有的首领主张各自为战。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,张献忠站了出来,拍着桌子说:“投降是死,各自为战也是死!只有团结起来,跟明军拼到底,才有活路!”他还提出了“分兵定向”的策略,建议把起义军分成几路,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进军,分散明军的兵力。大家都觉得张献忠的主意好,纷纷表示同意。
荥阳大会后,张献忠率领西营,向明朝的南直隶(今江苏、安徽一带)进军。南直隶是明朝的富庶之地,官府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,张献忠早就惦记上了。他率领西营,一路上势如破竹,先后攻克了凤阳、庐州等地,还烧毁了明朝的皇陵。崇祯皇帝得知皇陵被烧,气得痛哭流涕,穿着丧服在朝堂上祭拜祖先,还下了“罪己诏”,承认自己的过错。(《明史·庄烈帝本纪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