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方腊:乱世纷争起,壮志终未酬!

乱世纷争起,豪杰展锋芒。

漆园燃怒火,义旗风中扬。

六州烽火漫,圣公威名彰。

壮志虽未酬,青史永流芳。

北宋末年,那是一个表面歌舞升平,实则内里千疮百孔的时代。宋徽宗赵佶这位艺术造诣颇高的皇帝,在治国理政方面却一塌糊涂,整天一门心思都扑在琴棋书画、奇花异石上。他重用蔡京、童贯、朱勔这些奸臣,任由他们在朝堂上翻云覆雨,把国家搅得乌烟瘴气。这些人狼狈为奸,拼命搜刮民脂民膏,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苦不堪言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个改变了东南局势的人物——方腊,登上了历史的舞台。

谁?方腊!读过《水浒传》的朋友一定对这位朋友非常熟悉,但这本书为了塑造水泊梁山正面大义凛然的形象,将方腊塑造成割据一方的反叛,殊不知真实历史上的方腊,真英雄也。

方腊,出生在睦州青溪(今浙江淳安)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,家中世世代代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,靠着几亩薄田和那座漆园勉强维持生计。方腊从小就聪明伶俐,还特别勤劳,跟着父母在漆园里没日没夜地忙活,对漆树的种植、生漆的采集和加工等技术那是门儿清,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。

然而,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。宋徽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搞出了一个臭名昭着的“花石纲”。朱勔这个家伙在苏州设立了“应奉局”,专门负责搜罗各种奇花异石,然后运往京城开封。这一折腾,可把老百姓害惨了,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。青溪这个地方,因为自然资源丰富,自然也成了他们重点搜刮的对象。

方腊家的漆园,那可是他们全家的命根子,如今却被这些官吏盯上了。他们三天两头就跑来,不是强征生漆,就是索要各种名贵木材,稍微有点不如意,就对方腊一家又打又骂。方腊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漆园被这帮人肆意掠夺,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,但他知道,自己势单力薄,不能冲动行事,只能暂时把这口气咽下去。

有一回,方腊的嫂子实在看不惯官吏们的恶行,就和他们理论了几句。结果,这些官吏竟然恼羞成怒,把她倒吊在漆树上,用皮鞭蘸着盐水狠狠地抽打,活生生把人给折磨死了。方腊得知这个噩耗后,悲痛欲绝,他跪在嫂子的尸体前,双手紧紧地攥着拳头,指甲都抠进了肉里,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。从那一刻起,方腊心中反抗的种子彻底生根发芽,他暗暗发誓,一定要为嫂子报仇,要让这些贪官污吏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方腊接触到了摩尼教。摩尼教主张“是法平等,无分高下”,倡导教徒之间互帮互助,团结一心。这一教义,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方腊黑暗的世界,让他看到了希望。方腊觉得,这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能够凝聚人心、反抗压迫的力量。于是,他开始积极投身于摩尼教的传教活动,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口才,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信徒。这些信徒大多都是和他一样,被官府压迫得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,他们对方腊那是打心眼里信任和拥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