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刘璋:父留蜀地富甲天,拱手空将霸业捐!

坐拥蜀川肥,却似孩童握宝玑。

引虎驱狼终误己,悲催,

拱手河山送与谁?

仁厚本无亏,只叹时危少作为。

乱世难容温善人,堪悲,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各路诸侯忙着抢地盘的时候,益州(今四川、重庆、云南一带)却像个世外桃源——这里山高皇帝远,远离中原战乱,再加上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,老百姓日子过得还算安稳。而掌控这片富庶之地的,是刘璋一家。

刘璋的父亲刘焉,可不是一般人。早年间,刘焉看到东汉朝廷乱得不像话,就想找个地方避祸,最后选中了益州,靠着手段当上了益州牧。刘焉在益州经营多年,一边打压当地豪强,一边招揽人才,把益州打造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,连朝廷的命令都敢不听。《三国志·蜀书》里说刘焉阴图异计,意思是他早有割据益州、自立为王的想法,只可惜没等实现就病死了。

刘焉死后,益州的大权该交给谁呢?他有四个儿子,大儿子刘范、二儿子刘诞在长安当官,后来因为反对董卓被杀;三儿子刘瑁身体不好,没几年也病死了;最后就剩下最小的儿子刘璋。刘璋当时在益州当奉车都尉,性格温和,甚至有点软弱,跟他老爹刘焉的狠辣完全不是一个路子。

按说,刘璋这样的性格,在乱世里根本镇不住场子,可架不住运气好。当时益州的两大势力——东州兵(刘焉从外地招来的士兵)和本地豪强,互相不服气,都想找个容易控制的人当傀儡。刘璋性格温和,没什么野心,正好符合双方的需求。于是,在东州兵将领赵韪、本地豪强庞羲等人的支持下,刘璋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益州牧的位置,成了益州的新主人。

就这么着,刘璋从一个普通的官二代,一下子变成了坐拥百万人口、十万大军、钱粮充足的益州主公。要是放在和平年代,他守着这份家业,妥妥的人生赢家;可偏偏生在汉末乱世,这份家业没给他带来幸福,反而成了烫手山芋——周围的诸侯都盯着益州这块肥肉,而他自己,根本没能力守住老爹留下的家底。

刘璋刚当上益州牧,麻烦就找上门了。首先是内部矛盾:东州兵和本地豪强的矛盾越来越深。东州兵是外来户,在益州经常欺负本地人,抢东西、占土地,本地人敢怒不敢言;本地豪强觉得东州兵是外来侵略者,一直想把他们赶出益州。刘璋性格软弱,既不敢得罪东州兵,也不敢打压本地豪强,只能和稀泥,结果矛盾越积越深。

没过多久,内部就出事了。支持刘璋上位的东州兵将领赵韪,看到刘璋管不住局面,觉得自己能取而代之,就暗中联合本地豪强,发动了叛乱。赵韪率领叛军攻打成都,刘璋吓得差点弃城逃跑,最后还是靠东州兵的拼死抵抗,才平定了叛乱,杀了赵韪。这场叛乱虽然平息了,却让益州元气大伤,也让刘璋意识到:自己这个,在益州的威望根本不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