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一眼洞穿

指挥部安排的住处,是山脚下的一排干打垒土坯房,低矮、潮湿,墙上糊着旧报纸挡风。

屋里只有一张木板床,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和一个脸盆架。

王永革帮赵四铺好自带的被褥,忍不住抱怨。

“四哥,这地方比我当学徒时住的还不如。”

“那冯主任,明显是给咱下马威呢。”

赵四摆摆手,示意他不必多说。

他走到窗边,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窗,山谷里夜班的喧嚣和灯火便涌了进来。

“永革,记住,咱们是来解决问题的,不是来享受的。”

“冯主任有他的顾虑,很正常。”

“在这地方,空口白话没人信,得拿出真本事。”
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赵四就起来了。

他带着王永革,再次来到了那座喧闹嘈杂的铸造车间。

这一次,他没有让冯主任陪同,而是像普通工人一样,戴上安全帽,默默地在车间里转悠。

他没有打扰任何人,只是看。

看工人们如何配料,看炉火燃烧的颜色和高度;

看铁水出炉时的流动状态和溅起的火花,看老师傅们如何捣鼓砂型;

看浇注时铁水注入的速度和方式。

也仔细检查那些刚刚清砂完毕、还带着余温的铸件,特别是那些被挑出来丢在废品区的零件。

他看得极其专注,有时在一个工序前能站上十几分钟,眼神锐利得像扫描仪。

有工人好奇地打量他,见他只是看,不说话,也就不再理会,继续忙活手里的活计。

王永革跟在后面,虽然看不懂门道,但也学着赵四的样子,仔细观察,心里却替赵四着急。

四哥光看不说,这怎么行?

赵四心里却在飞速地计算和比对。

系统赋予的八级钳工经验、高级金属材料知识,以及前世积累的现代工业理念,让他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。

脑海中迅速将眼前粗糙、原始的工艺与最优标准进行对比,找出其中的偏差和谬误。

他看到,熔炼工在添加焦炭时很随意,导致炉温波动很大;

他看到,用于造型的型砂湿度不均匀,有些地方过于潮湿,有些地方又太干;

他看到,浇注口的开设位置和大小似乎也不够合理……

问题很多,但都是表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