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5章 合成军的编练

沈阳军区,作为目前十二个大军区之一,在郊外那片广阔的军事训练场上,刘川立在观察台上,身旁站着聂政委、韩楚等一批老战友。

眼前是刚刚完成初步编组、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的第一支重装甲试验军和第一支合成试验军。坦克集群轰鸣着推进,伴随的步兵、炮兵和工兵单位正尝试基础协同——场面虽然宏大,却也掩不住新部队特有的忙乱。

刘川望向身边的同志们,开口说道:“纵队改成军级单位,不只是改个番号。我们要的是脱胎换骨,不能再光靠指挥员的个人魄力、部队的英勇顽强。今后要靠体系、靠协同、靠纪律——这才是现代化的仗。这两个试验军是种子,必须种好,将来才能在全军开花结果。”

聂政委接话:“老总说得对,中央下了决心,我们也要有魄力。这次训练,政治工作必须跟上,思想要统一,纪律要严明,绝不能留山头主义、游击习气。”

负责训练组织的是中央派来的粟昱——曾在华野以善战着称,还有四野的副司令韩楚。看到场上坦克和步兵衔接不畅,韩楚皱眉道:“装备换了,军的架子搭起来了,但关节还没通。步坦协同看着简单,真到了复杂地形、枪林弹雨里,要做到如臂使指,有些难度。我看得从连排级协同一步步抓起,不能贪多。”

参谋长刘亚随即补充:“训练大纲已经细化到营连一级,但实际暴露的问题更多。通讯是瓶颈,现有的电台数量和质量跟不上指挥需求。工兵和装甲兵的配合也没个标准,开路效率太低。”

主管炮兵的朱锐指向远处正在布阵的炮群:“炮兵的机动和转换阵地还是慢,跟不上装甲突击的节奏。火力呼叫和校正的流程也得简化,得练出运动中打准的本事。”

粟昱也从指挥和政治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面对这些具体又棘手的问题,刘川一挥手,带着众人走下观察台,直接进了训练场。

他们先来到装甲军的训练区域。一辆新列装的重型坦克在跨越反坦克壕时履带空转,泥浆飞溅,却动弹不得。跟在后面的步兵一时不知该进还是该退。

指挥的团长原是骑兵出身,正对着通话器部署,显得有些急躁。刘川走到陷住的坦克旁,示意熄火,然后对团长、步兵连长和坦克车长说:“光吼没用,坦克不是战马,它有它的极限和盲区。步兵也不是跟在后面的附属。”

他环视众人,随即下令:“从今天起,所有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的指挥官交叉任职一周——步兵排长进坦克待着,坦克车长跟步兵班跑战术。不了解彼此的难处和优势,就谈不上协同。”接着,他又指出工兵没能及时前出铺路的问题,要求必须配装甲工程车,并编入第一波突击队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