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是嘉峪关境内地理特殊,讨赖河峡谷、黑山、新城草湖可以阻挡通行,把这些天然屏障用长城、墩台连接,再派驻军队把守,则长城倚凭天险,就形成了嘉峪关独特的国家防线。天堑、天险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主体。天险紧凑,致建设成本低,戍守效率高,所以明朝选择在嘉峪关设立国家防线。
明长城以外存在过渡地带或明蒙双方控制地区。嘉峪关以西的哈密、敦煌就是这种性质。开国之初,明廷为了稳定边疆,维护嘉峪关以西国防安全,一是在敦煌、哈密设立七个羁縻卫,任命番夷部落首领为卫长官;二是在哈密设立忠顺王,由朝廷任命,当地推举首领担任;三是通过调节嘉峪关通商频率与税率控制与蒙古和西域势力的关系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这些措施,调控了与西域的关系,拉拢、牵制了蒙古势力。致嘉峪关以西在正德朝以前没有刀兵,基本稳定。
然而到了16世纪初,新疆蒙古势力由满速儿继承汗位(明史称速檀,速檀是“苏丹”的音译,泛指中西亚国家的国王和统治者,满速尔是东察合台汗国第十三任汗),他有复辟蒙古、统治中原的野心。
满速尔汗清楚知道,要想占领中原,必先占领河西,要想占领河西,必先占领肃州,要想占领肃州,必先突破嘉峪关防线。自此,嘉峪关开始被觊觎,随时受到新疆蒙古势力的武力威胁。
经过几年厉兵秣马,满速尔汗于正德十一年(1516年)十一月,率领一万多蒙古军队东进。面对重兵把守、不易逾越的嘉峪关防线,蒙古军队没有直接从正面攻击,而是派出一支人马,偷渡人马难行的天生桥,跨越讨赖河文殊段,潜至嘉峪关背后。
十一月十五日,东西夹击、多处用兵,对嘉峪关及其防线展开全面攻击。当时芮宁任肃州游击将军,他曾在正德二年前后任嘉峪关领操把总指挥。得知嘉峪关被蒙古军队围攻,芮宁于十六日带兵前去救援,行至文殊冯家沟一带,与蒙军遭遇,被拦截,双方恶战一天,最后明军全部战死,芮宁也中箭身亡。同日嘉峪关沦陷,随后蒙军包围肃州。
至于嘉峪关陷落的战斗经过,史书、志书均无记载。只有位于后世野麻湾村西的小钵和寺(寺营庄子)的巨额藏粮说明战斗极其惨烈。
然而,刘綎打听或者查证来的这些历史对他帮助并不大。
成化以来,新疆因部族纷争、王位争夺产生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和流民,他们东归明朝,被安置在肃州城及其周围。这其中,混有大量的蒙古奸细和卧底,这些奸细和卧底长期以来从事搜集情报、策反番夷、发展敌后队伍等工作。嘉峪关防线的驻军、布防、战力、要塞、路途等情报被满速尔因此获得。
他们十六日在肃州城内暴动,试图里应外合,陷落肃州城。肃州守军全力镇压并最终稳定局面,但也因此没有及时、也没有能力派兵增援芮宁。当然,反过来讲,芮宁所部在文殊与敌恶斗,也为肃州明军平乱赢得时间。故最后因为内应计划破败,蒙军抢掠后撤退。
换句话说,满速尔汗拿下嘉峪关也是依靠偷袭。而且不得不说的是,芮宁虽然英勇战死值得肯定,但他作为一军主将战死在嘉峪关外的野战之中,也是间接导致嘉峪关失守的重大责任人——封建军队主将战死,后果大家都懂。
这样来看,反而印证了一件事:嘉峪关这地方只要守军自己谨慎、不盲动,基本没有什么弱点。
无法展开奇袭,正面战场又集中不了足够的重炮,刘綎一时也没了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向内阁说明情况,然后征询一下强攻是否可行——换句话说,能不能拿人命填。
高务实接到刘綎的军报也很挠头。他没去过如今的嘉峪关,但在后世倒是简单的游览过一下,虽然窥探不到大明时代的嘉峪关全貌,但也大致了解这地方的确易守难攻——正如刘綎所言:绕无可绕,也摆不开阵。
然而,要让高务实同意拿人命去填,高务实也不可能答应。
即便不说什么生命宝贵这样的话,单说调一个士兵去嘉峪关,你当是玩呢?知道需要多少成本吗?拿这种成本堆过去的大军填嘉峪关天险,然后还要继续西征,那他高元辅不再额外拨付一两百万银子打得住么?
高务实叫来周咏,两人一道赶往兵部与大司马宋应昌商议破关之法。
周咏是没什么办法的,他本质上就是个文官,当辽抚和蓟辽总督时也没多少战功,只是守土有些功劳,进攻作战指望他有何奇谋根本不现实。
宋应昌比他强点,至少在朝鲜作战前期的表现算是统帅有度。不过,面对刘綎当前的嘉峪关难题,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。要不是当了兵部尚书之后更加清楚填人命的成本太大,估摸着也会第一时间同意刘綎的看法。